發表文章

神秘的衛生所:社區醫療推手與公衛防線

圖片
 「 台中衛生所、合約院所 10/24起僅供幼兒接種流感疫苗」 「 幼兒流感接種偏低 彰化衛生所周二僅提供6歲以下接種」 流感季節再加上新冠肺炎的恐慌,衛生所一躍而上成為許多新聞的標題 而衛生所,在 許多人的印象中 ,跟鄉公所、戶政事務所等公家機關類似 都是民眾洽公的場合 不管是服務人員、主任,甚至來來往往的民眾 都是屬於年長的一群人 也因此為它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紗 台大醫院今年第一次與新店衛生所、鶯歌衛生所合作 而我幸運的成為第一位參訪與至衛生所服務與學習的住院醫師 對雙方來說都是比較新奇的體驗 衛生所的組成主要是由一位主任(通常是專科醫師)、數位公職護理師與行政人員和約俜人員 可以想成一間比較大型的診所,主要業務(收入來源)還是門診服務 一般來說,衛生所大部分早上時間都是門診時段; 而其他的公職人員服務項目就十分多元了 大部分是與公衛相關,比如說傳染病防治、預防針接種、精神個案訪視、癌症篩檢與居家醫療護理等 下午沒有門診業務時就會跟著同事出差,到整個社區走訪,探視一些個案或是舉辦一些講座與活動 這個月我也踏遍了新店的許多角落,走訪了機構,甚至到北宜路的山區中協助病患換藥 醫師在其中扮演的算是一個主管與審核的角色 因為大部分是公職人員例行的事務,他們也對相關領域熟悉 然而在執行上還是需要醫師覆核與監督。 而醫師也會主持相關行政會議,來檢討績效與實務上遇到的困境 因此處了單純的門診業務外,還需要擔任類似主管的角色 想辦法促進社區健康與維持衛生所的財政收支 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位置 而非印象中老醫師退休後輕鬆看診的地方 收入部分也是相當令人滿意的(如果業績ok的話) 衛生所主要收入如上所說是來自門診看診 薪資的組成一部分收入來自公職人員的底薪 再加上業務的分紅 大部分都可以達到跟醫院主治醫師甚至不錯的開業醫薪資水準 我在衛生所看到最令人動容的部分是實際走入社區、探訪每一戶甚至每一個人的故事 在大醫院實習和工作,或許會讓人脫離原本的想像 醫院住院中,每一位病人需要的是精準的疾病處理和良好的照護品質 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出院,銜接過去的生活 在社區所看到的,是在醫院偶像劇的故事之後 是市井小民們在生活與健康間的爭扎奮鬥 從白色巨塔踏入他們的居所,才會看到他們的苦衷與難處 更看到他們實際的需求 幸好在社區還有那一群人 願意為了他們的生活、為了他們的不被看到的難處 為了守護他們家庭

學生來信:一次考試失利所代表的意義

徬徨的學生: 你好,我是看了你考上醫學院的影片過來找您的。我是在XX一個很普通的高中。我現在高二,我這次的成績是我考過最爛的一次,我不知道考試是否跟天賦有關聯,我也不知道現在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希望可以請您給我一點建議。因為我希望走繁星,如果再這樣下去,我怕到時候沒了繁星,且丟了學測。 您好: 考試失利家常便飯,但 有幾次的失利會造成很重要的改變 。 回答問題之前,容我先說明自己對於學習中段考與考試的看法。 根據時間點來切,高中會有三個重要的轉捩點。 第一個是高中的時期的逗號,時間點大概是在 高一下學期前最後一次的考試 。 他往往會決定你未來的分組,所以高一時期盡興玩可能會導致多走一些冤枉路,繞了一圈補習班重考班之後才抓住自己想要的。 第二個時間點是高中時期的分號,位在 高二的第一次段考 。 因為這次考試是你面對 新環境、新同學、新內容、新分組和新壓力 下的考驗。 以我自己為例,我於高二時轉入數理資優班。不同於普通班,數資班的進度比較快,考試內容比較難,會參雜一些數學競試的題型。從我上述的預防針來看,我這一次的考試就是沒考好,客觀來看排名也是比較後段的。 第三個時間點是高中時期的破折號,也就是 最後一次的模擬考 。 這部分就不用詳加敘述了,許多鄉野傳聞都有聽過。 比如這次的考試是你學測成績+2,抑或是+-1。 反正可以理解的,這一次的考試與你學測成績的相關係數很高,多做的臨死掙扎改變頂多是那+-1(當然不是說不重要,在申請學校都會有顯著差異的影響) 而與我們這次苦主相關的,是他在高二段考的失利。想必他面對的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壓力,當然還有隱性的壓力,比如說考差了,會不會連動造成繁星失策,會不會拖累班排等等。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不是苦惱懊悔在這一次的失敗,而更是因為他是關鍵的失敗點,我們才要找到解決的方法。 這是一個特別的時期,需要特別的手段。 首先,苦惱完之後,請想一想,這一次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考試題型沒有掌握到,可能是準備不周全,可能是心情太緊張,可能是本來就念不會 跟醫學一樣,我們的Diagnosis不同,Treatment就不一樣,而唸書所遇到的問題也是如此。 做個總結,您剛好失敗在最容易失敗和重要的時刻。恭喜!你更能好好的去掌握和理解所遇到的問題,比其他人做更快的調整和釐清問題。

年輕醫師最害怕的接炸彈之旅:值班

 值班,是所有年輕醫師的惡夢,也是醫生生涯養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當然,也是造成高工時的元兇。 而值班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別急,了解值班之前,要先了解醫院基本單位「病房」的組成。 病房(護理站)其實是由病人、行政人員(通常是書記)、護理師與醫生所組成。而醫師又包含實習學生(沒有醫療執行權)、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其中又以住院醫師為主力。 住院醫師,resident,顧名思義,就是照顧住院病人的醫師(或是要說會 住在醫院的醫師 也沒有錯)。主治醫師的主要工作在門診或開刀房(當然,也有專門顧病房的主治醫師),其定位與角色比較像一個老闆,是上級監督者。 而值班這一塊就是由住院醫師所第一線負責。 常常有人會問我的上班時間,如果有值班的話,通常是8到12。沒錯,是要過夜的!橫跨一天,以小時計算則是至少28小時一個單位。 所以,我們住院醫師不是值夜班,而是「值班」,28小時的那種唷👍 而在值班的過程中,整個病房(或是護理站),就只有你一位一線醫師,所有的醫療內容會由值班醫師與輪班護理師共同負責,當然還是會有上級醫師和主治醫師,不過你想想看,你敢在半夜打給你老闆和經理確認事情嗎(當然只有緊急和無法處理的事件) 再來則是病人情況之複雜,各個團隊和其他住院醫師的病人也會一併交給你,有時候病人太多狀況不穩定又會造成壓力更大和棘手啊,也就是俗稱的接炸彈😱 所以下次在假日或晚上看見值班醫師,請多體諒他們,已經上了一整天的班還要黑著眼眶熬著夜和壓力肩負整個病房啊!

學生來信:掌握關鍵學習時間:如何審核自己時間分配效率?

許多高中學生看完、或聽完演講後 常常會有一個疑問:老師,我照著你的方法做,卻還是達不到分配時間的效率,該怎麼辦啊 其實,這樣非常正常 (事實上第一次就達成才奇怪吧!) 自己閒暇之餘在誠品閒逛,看了一些時間管理的書籍 也出現同樣的疑問:照著上面的步驟和建議進行,反而達不成,效率更差 這時候就是 調整 的時候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是 無法複製 的 換言之,好的方法用在其他人身上無法發揮 100% 的效果 然而 時間管理一定還是有分好壞之分 (試想:一天從事生產 10 小時 vs. 2 小時認真 8 小時休息,孰好孰壞?) 所以參考他人好的方法還是重要的 ------------------------------------------------------------------- 建議的步驟如下: 選好一套 自己 覺得不錯的模板 :需要多參考不同文章,別把單純一篇或一部影片奉為圭臬 實際執行 : 可以用 3 天為單位練習 發覺問題 :這裡需要特別解釋,「問題」需要特別被記錄的    比如說執行 X 方案後    發現自己在: 早上起床讀書無法達成(可能晚 30 分鐘) 讀科目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比如範例表定數學都念 30 分鐘,自己可能要花 1 小時)   兩點上達成困難   請確實記錄和精準   有利於未來的修正與精進 修正與精進   針對自己的問題做改進   延續上面的例子 早上起床讀書無法達成(可能晚 30 分鐘) => 這裡可以修正方式為:    (1)  早點睡       (2) 若早點睡無法達成且精神狀況不好,改成晚點睡晚點起,整體時間表往後挪,配合自己作息 讀科目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比如範例表定數學都念 30 分鐘,自己可能要花 1 小時) => 這裡可以修正方式為:      (1)  延長時間,刪減科目,不要硬個著腳步。可能是自己在該科或該單元理解比較慢    (2) 練習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用成績來評估,成績不好的話就用延長時間來解決 ----------------------------------------------

PGY life:社區的兩個月

圖片
前情提要: 醫學系六年畢業後,會經過兩年的「不分科」「住院醫師訓練」 => 不分科指的是:內外婦兒皆要學習,另外還有社區+自選科(通常是小科、自己有興趣的科) => 住院醫師訓練:主要以「住院病人為主」,鮮少以門診學習(白話就是說不會有自己的門診) 這兩年的不分科住院醫師生涯結束後,才會選擇自己喜愛的科別(決定要去哪科) 這大概是目前的醫學訓練政策規劃 原因? 大概是讓大家更熟悉住院醫師的訓練,增加職涯探索的機會 (或是需要人力顧病床...噓) *簡單的圖示如下: -------------------------------------------------------------------------------------------------------------------------- 1. 什麼是社區訓練? 社區訓練是由合作醫院(比如說有雲林台大、新竹台大、敏盛醫院、忠孝醫院等)負責我們的課程 這些醫院通常不是醫學中心(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大醫院) 所以看到的病人種類會不太一樣 從事的醫療行為有時也會不同 除此之外,也會到衛生所、一般診所實習 這樣的訓練主要是讓醫師能看到不同的醫療分級制度和生存模式 作為一個職涯選擇的規劃與可能性 畢竟統計上來說絕大多數的醫師都不會留在醫學中心服務 一部分會分流到地區醫院、區域醫院 大部分會到診所(開業或受僱)服務 2. 訓練多久? PGY的社區訓練一般是兩個月 這兩個月除了面授課程外,還會有不同地方的授課 舉例我受訓的忠孝院區而言,我們會有門診、瑞芳衛生所、勞工安全所等地方 除了學習醫學知識外,更感受偏遠社區的醫療與風俗民情,在地探索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醫師會利用社區空閒時間做更多社區的實地訪查,豐富見聞與放鬆身心 3. 受訓完的心得? 如果能一倍子社區訓練,我願意 4. 實際的$$? 在薪水部分,是遵照台大本院的薪水的,畢竟仍然歸屬於台大醫院 但因為沒有在病房緣故,一些獎勵金和住院獎金是拿不到的 但整體而言, 時薪頗高 ,實際計算過約為 醫學系家教行情的1.5倍左右 而在社區也了解到不同地區層級的薪水 總體來說 => 生存下來的診所一般不會太差,營業額百萬以上跑不掉 => 衛生所所長薪水決定於獎金(類似診

學生來信:考試都考不好怎麼辦?或許你該加強的是「信心」

醫師這個行業 在醫療體系裡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與工作 就是必須做出準確的「診斷」 有了明確診斷 才能對於疾病有所治療和處置 「 上醫醫 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我想就是說明診斷早晚的重要性了吧 / 而我認為老師這個職業也是一樣 「因材施教」 這句話點出為師的精華 身為老師如果沒辦法找出學生真正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可能就必須要再精進了 / 最近接到了一位學生的私訊 詢問關於為何他考試都考不太好 經過仔細地詢問才了解 該學生對於自己的信心是不足的 本身已經是第一志願的同學 卻對於自己未來十分沒信心 這時候可以幫助他的方式 與其跟他說一堆讀書方法 倒不如教他如何建立信心 / 在許多機率的書籍中 都會有一個例子: 「一位籃球員下一次的命中率,與其連續投進無關」 其實這是很直觀的機率命題,就如同擲硬幣一般五五波 然而 在觀看比賽時 常發現Curry或LBJ等偉大的籃球員 在連續命中後 下一次命中的機率好像高於平時 我個人認為 這個就是信心的差別! 學生的能力是成常態分佈 都是頂尖PR99的人不會差距過大 會有差的都是外在的影響 我想個人信心就是很重要的一塊 / 關於建立信心 我自己有一套做法,裡面大致上有3個步驟: 1. 找回信心 其實人不會一開始就失去信心 是經過一些打擊後 才漸漸地明白不足之處 而有些人可能會開始感到自卑 這時候就會失去原本的信心了 那如何找回信心呢? 我高中的老師曾教我們:「對著鏡子對自己加油」 其實最能給自己鼓勵的 就是自己了 多跟自己對話,多給自己鼓勵 我認為是增加信心很好的方式 (畢竟一開始的自卑一部分也是自己的完美主義給的) 所以從明天開始 每天早上(不管是浴室或是電梯) 給自己一個微笑和一段鼓勵的話吧 2. 做好準備 有萬全的準備 是建立信心很重要的一步 大家應該都有臨時被賦予責任的經驗 這時後都是很挫的 而有萬全的準備 是面對挑戰的第一步 有時候不足的信心是源自於準備不足(但有時不是那麼容易察覺) 所以,利用定期的審核機制(考試來說,就是小考) 來建立做好準備的信心 3. 從小事情中建立信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強大的信心和心理素質與每一次的成功經驗有關 或許一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成功

醫師讀報:關於間歇性斷食的秘密?!

圖片
健身風氣盛行 不管是街頭鄰居或是名模藝人 大家都多少會有上健身房的習慣 人魚線、六塊肌和小蠻腰更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好身材(以下示意圖,取自網路圖片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xY1buF) 所以各式各樣的減脂奇招都現於江湖 然而 濫竽充數的健身概念層出不窮 前一段時間流行的生酮飲食法也被許多文獻反駁 懷疑其之有效性與副作用 / 而最近 斷食減肥法越來越夯 到底是有科學根據呢? 還是只是又被包裝過的郎中騙局 讓我們來讀看看手邊的資料吧 ---------------------------------------------------------------------------------------------------------------- 再開始前大家先看看這篇報導助減肥還能降壞膽固醇 真的這麼神嗎?! 又瘦又健康? / 再開始看看文獻之前 首先,我覺得應該先建立一個觀念(尤其是對長輩而言) 那就是斷食與饑餓之差別 飢餓比較偏向人體對於能量缺乏的生理反應 長期的飢餓甚至會造成人體開始分解自身的器官(也就是蛋白質)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恆定 斷食簡單來說就是「不吃」,比較傾向會燃燒體內儲存的養分,如肝醣或脂肪等 類似大家體檢空腹的感覺 所以,不要再有不吃就一定會傷身體的迷思了,尤其是現在營養過剩的社會 (因為我媽常看到我沒吃晚餐就會一直叫我吃,我在減脂啊=>在家吃很容易減脂失敗原因) / 這一次參考的主要是這篇 論文 : Intermittent Fasting: Is the Wait Worth the Weight? 這是一篇回顧性質的文章(Review Article),他去比較了過去許多關於間歇性斷食(IF)的研究 幫大家快速做個總結,其認為 1. 雖然結果有許多變異,在 人體 研究上,IF對於 體重減輕的效果小 ,且對於一些追蹤代謝程度的指標幾乎是沒有顯著降低的。 => 在人體研究上,IF幫助看似不大。不過這可能跟研究樣本數和研究方法有關,期待更統一和時間效度更長的研究支持 2. 但在 動物模型 的研究上,效果顯著。對於腦部認知功能、腸胃道菌叢恆定性、抗發炎等效應都有幫助 => 動物研究有良好的效果支持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