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關於108-續

近期演講之後 對於108課綱有更近一步的想法 發現剛進高中的各位家長對於108課綱十分關注與擔心 我又深入去瞭解一下相關規定 認為其中有一項重點與應對方式: ・校定課程之出現 校定課程算是108課綱中我認為比較需要注意的 所謂的校定課程指的是「學校特色學習」「議題探索」「跨領域學習」「補救學習」等 除了原本的國英數社自外,可能會有更多的「選修課」要面對 我認為這對教育來說是好事 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去探索各種領域的知識 其實所有學門都是跨領域的 舉例而言 小孩喜歡程式,但事實上程式除了基本設計外,還需要美工和行銷搭配 這一連串的綜合學習可以更早探索性向 然而 這樣有個致命的缺點: 對於升學導向是不利的 今天想申請資工系 理論上來說,有相關專業選修學分的認證絕對是比較好的 至少有先了解過 然而,我覺得108該給學生的是一個探索的空間 而非採計的標準 舉例而言 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不愛」某項工作而離職 而非因為找到超愛的工作 這也說明了 生活是在rule out不喜歡,而非找尋最愛 聽起來有些可悲,但這是我觀察到大部分社會環境皆是如此 所以說,108或許會面對: 熱門選修課搶破頭,冷門照樣冷門 而 非 給予學生探索空間 這是比較可惜的點 畢竟選修課大部分還是家長在幫小孩選吧! 應對方式我認為補習班必定會加開很多相關的「素養」課程 這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必要情況上是必須去上的 未來的社會應該會在高中階段變的類似高職,專業能力開始培養 是好是壞 只能等到未來10年後驗證了

中央研究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越來越多家長詢問中央研究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以下簡稱中研院人才計劃) 這裡就汲取自己與同學實際的經驗,加上網路上一些資料來與大家分享 而網路上也有許多 比較的資源 ,但沒有明確的考題類型與考古題 1. 關於考試類型-筆試 親身的資料至少都是六年前的 所以是否有更新不得而知 但至少應該是網路上能取得的最新資料 大家最關心的考試題型: 就我們那屆來說(99學年) 是考選擇題 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主要) 物理與化學大致上是國中到高一的程度 以前三志願學生水準而言 準備上並不會特別吃力 然而生物部分卻是一大挑戰 生物部分除了涵蓋高中範圍外 尚包括大學普通生物學部分(說白了,就是準備上需要閱讀經典生物教材:campbell ) 等等,還沒完,你以為生物就這樣結束了嗎? 沒有,其中更細節領域,如細胞生物、分子生物部分甚至可以挑戰醫學系課程 抑或生物奧林匹亞競試內容 所以說,筆試決勝關鍵就在於 生物讀得多細 啊! 我給學生上課的方式大致上是著重在高中生物範圍 畢竟對未來升學也有幫助 適時會補充一些醫學系普生、微生物與免疫、生化的內容 目前這樣的準備方式還算ok 不過以上的筆試內容卻有所改變 根據一些最新的文章 目前題型似乎改成手寫題 這更需要基礎知識的支持才有可能通過 所以認真準備高中生物是迎擊中研院人才計劃唯一法寶啊 OK,就算我們幸運地通過第一階段的筆試 第二階段的口試就更難了 他是沒辦法亂猜的 而口試對於初出茅廬的高一生 是多麽的挑戰與困難 2. 關於考試類型-口試 隨便舉一些口試題目(網路上沒有相關資源) 「如果恐怖分子要拿大腸桿菌攻擊台灣,你要怎麼辦?」 「用肥皂洗手跟用酒精洗手有什麼差」 從以上隨便列舉的口試考古題來看 教授比起專業的知識 更喜歡天馬行空的詢問學生的邏輯思考力 這一點在高中之前是差異很大的 如果國中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吃香太多了 那你說你沒有背景,也沒讀過高中生物 怎解? 放心,口試是可以培養 畢竟沒有人生下來就可以伶牙俐齒 最好的培養方法是時常反問自己問題 也就是反思 這一點不管到什麼年紀都非常有效 如果不確定反思正不正確 建議可以找朋友、老師討論 甚至有心一點可以找相關領域的家教老師一對一切磋指導 或許在...

給準高中生的第四封信-讀書技巧

常常會收到一些高中生,甚至重考生的私訊 詢問一些關於科目不好該怎麼辦的問題 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他們 這就像醫師看診一樣 只說喉嚨痛,問醫師到底是什麼病 我們還是會詢問有沒有咳嗽,有沒有發燒,幾天了,有沒有人跟你一樣的症狀 甚至加上檢查才能給你一個最有可能的診斷 唸書也是一樣 要找到問題的根本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況且每個人都不太一樣 要設計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最適合的讀書技巧是很花心力與時間,甚至金錢的 那回歸題目 你還是會繼續問 講這麼多 怎麼唸書? 我可以給一個很概略性的回答 就是從讀書的基本面分析起 讀書分為 1. 思考 2. 效率 3. 記憶 關於思考 可以討論上百篇文章 允許我賣點關子 之後的文章會偶爾提到 因為他比較偏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藝術 至於效率與記憶 國內外做過許多研究 認為 圖形化 與 表格化 最能幫助記憶 這也意味著或許你們在唸書時 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表格與圖形 理論上來說可以幫助增加記憶 同時也可能會浪費時間 故我無法保證成績的進步 但至少這是一個可以嘗試改變的方向 再者 大家有興趣可以搜尋 The Cone of Learning 學習金字塔 記憶端最有效用的 就是傳授知識給他人,即為成為人師之意思 或許在念書之餘 熱心教導其他同學課業與解惑 對於自己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我高中1/3的學習是倚靠這樣的方式 我認為非常有效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版權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給準高中生的第三封信-設立目標

當具備前述 掌控時間 和 瞭解對手 的技能後 進入到比較關鍵的問題核心 那就是「設立目標」 這裡就以醫學系做為例子 想要申請醫學系,你至少要知道 1. 基本需求 2. 進階需求 3. 未來展望 1. 基本需求 所謂基本的需求就是目標學校醫學系要求的最低錄取可能與分數 以108年學測為例,台大醫學系最低的基本需求就是級分要60級分 這件事不該是高三才需知道 一個以醫學系為第一志願的同學,甚至所有人 都該對於不同科系的可能錄取最低級分有所認識 以醫學系而言,沒有59級分以上 連第一階段都難以跨入 這是最基本但也是最核心的條件 有了這樣的認識 我們這兩年半到三年的目標就是以60級分為最低目標 此外,對於醫學系而言 基本需求尚包含:志工、英文能力、在校成績 2. 進階需求 何謂進階需求? 他是在面試時贏過同樣條件人的關鍵 舉凡社團、科展、競賽等等 這一點就十分有趣 因為進階需求是會改變的 以志工為例 在我們以前申請的年代(2015以前) 志工還不是100%普遍的條件 但到現在 我所有的學生想申請醫學系的 全部都有志工經驗 所以志工不是一件可說嘴的體驗 進階需求也是需要培養的 對於平時成績普普的同學 我建議把進階需求主力放在社團上 對於成績好、數理資優班、科學班類型的同學 我建議主力放在競賽上,雖然科展對於未來研究或多或少有點幫助,但申請競賽得獎更吸引教授 3. 未來條件 未來條件包含:收入、產業發展性、地位名聲 老實說,這對高中生來說有點多 因為選科系50%以上選擇權仍在老師父母 幫你選擇他們認為的「好」科系 但以資工系為例 現在資工領域相當熱門 尤其AI、Data analysis的人才是全世界搶手的 美國CP最高的行業中也包含這兩項職業 但這在2015年前是鮮少討論的 尤其是AI 回到醫學系 醫師的發展一直都不錯 他是一個保底的行業 這裡不細談 因為之後會著墨談談我認為醫師這個職業的優劣 大致上對高中學生來說 1. 基本需求 2. 進階需求 3. 未來展望 是你們要了解的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給準高中生的第二封信-時間管理

在開始之前 要先跟大家聲明一件事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也說明一件事 每個人 適用的方法都不太一樣 所以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 如果你已經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方式了 恭喜你 接下去努力吧! -------------------------------------------------------------------------------------------------------- 時間管理這個議題一直被歸類在成功學的一個範疇 也是我最常被高一學生詢問的問題 去誠品逛逛 就會發現類似的書籍堆滿整個書架 其實這類型的書還是有它的用處 在分享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之前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實地走到書局裡翻翻 說不定有可以改變你的方法或概念 -------------------------------------------------------------------------------------------------------- 老實講 我在高中階段沒有特別接觸過時間管理的書籍 所以我想分享這篇重點應該是教你如何「爭取時間」會比較適合一點 1. 爭取時間 因為大部分的行程都已經被學校所規定 你能夠善用的只有早晨睡醒和晚上回家這一段時間 保守估計大概有「6小時」左右是沒有被綁在學校中的 而一週大概有6X5+16X2=62小時(包含假日,已扣除睡眠時間)是你可以善用的 有沒有發現這計算的重點? 那就是 必須善用睡醒到上學的這段時光 ! 雖然每天只有30分鐘到60分鐘左右 不過一週下來就有約2.5-5小時多的時間 以我自己為例 在高二與高三的那兩年 我每天都大約630到學校 那時候手機還沒有這麼盛行(才iphone4而已),所以不太會被手機給誘惑,IG也還沒出來 一到學校就是開始寫英文克漏字和複習早上的晨考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真的是幫助我非常多 除了學科外,也可以整理思緒/打起精神/規劃一天的行程 所以非常建議大家爭取這一段時光 2. 行程表 行程表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但我建議所有人都要練習排一下行程表 我建議的行程表是以「小時」為單位 且是以「一天」的行程表來排 比如說如下 6-630 起床、出門、到校 630-730 克漏字、複...

給準高中生的第一封信-108課綱的變動

原本是計畫寫一些面試與讀書心得的網誌 然而最近被邀請去演講,對象是準高中生 做了一些功課才發現... 原來現在高中生變這麼辛苦了! (然而真實性我不敢說,不過至少從你們要做的事來看,非常累) 原因無他 『108課綱的同學要每個學期上傳他們做的事情』 『108課綱的同學要每個學期上傳他們做的事情』 『108課綱的同學要每個學期上傳他們做的事情』 這是非常急迫和挑戰的事 原因是高中生從高一開始的每一分鐘 都是在競爭了 這樣有一些都在唸書的同學履歷相對來說就不會這麼好看 我舉兩位同學,假裝大家是面試官,你們怎麼選: A學生高一大部分都是下課去補習,段考穩穩前10名 高二重複高一日子,一樣去補習,沒有社團經驗,沒有競賽經驗,頂多參加學校服務隊和班上活動,段考一樣穩穩前10名 高三奮發,補習更兇了,最後成功考取60級分(75級分) 正在如火如荼準備學測面試 B學生高一忙於社團,並且有參與成發工作,下課5天內有2天都會去社團練習與放鬆,剩下時間則是回家念書,段考大約8-15名間,取決於成發忙度 高二則是更投入於社團中,並且擔任教學一職,不過課業也不馬虎,甚至主動參加了物理科展,成績大致上維持 高三大成發完後全心投入課業,這時才開始補模考班,成績顯著進步,科展也成功進入北市賽,最後成功考取取60級分(75級分) 正在如火如荼準備學測面試 如果你是面試官,怎麼選擇 我只能說 不一定 但一般醫學系的老師,會比較喜歡多元發展的學生 如果花太多時間在補習班上 有時候課外活動會減少 反而是壞事 他是拿高一高二的時間去賭未來得級分 賭得到還好,堵不到就是很慘的例子,魚與熊掌全沒 所以如果要我選 我會選擇當B學生(事實上高中時也是) 而在108課綱後,更要當B學生 這樣未來申請時才有東西繳交的出來啊! 不過關於要如何成為B學生 有待下一篇與各位分享時間掌控的能力

醫學系面試:答題技巧與架構-2

上一篇提到了 三段式論述 這一篇與大家分享「3」點式論述技巧 其實大同小異 不過這種方法適合比較機伶的人 也是腦中讀比較多書的 所謂3點式論述,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 每個問題都回答「3」點 比如說: 古蹟議題可以從「環境」、「經濟」和「文化」去探討 電車問題可以從「司機」、「乘客」和「旁觀者」角度去想 XX問題大概有以下幾點回答方式,分別是XX、OO、AA 大致上如上所述 至於為何要選擇數字「3」呢? 沒什麼原因 比較順而已 一太少、二極端、三比較中和 如果發想不夠,我建議至少兩個 因為大部分學生都講得出兩個,當你只有一個時非常吃虧 所以我都會建議學生再多掰一個 至於能多想就多想其實也是不太好的 太多就有點亂槍打鳥 所以要準確提出「3」個回答 這是需要多加練習的 建議平常練習面試時都以這個為出發點 增進自己看事物面向的能力